查看原文
其他

同学,你脚底下踩到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啦

直播校园

今天,一块石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的朋友圈里“灰来灰去”——果果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一块寒武纪三叶虫化石!


在国科大校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说到化石,大家肯定会觉得有些遥远,因为化石总体数量比较稀少,而且开采化石往往都是古生物学者做的事情,一般人只能在展览馆里才能感受到化石的历史厚重感。


三叶虫化石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但今天早晨,据可靠线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北侧“三台书院”景观绿地小径上,发现了一大块三叶虫化石!得知消息后,国科大记者团同学和地球科学学院(简称“地学院”)的老师们迅速赶到现场,一睹这块化石的真容。


记者团同学在观察化石


经地学院张开均教授、张吉衡老师鉴定,这的确是一块三叶虫化石,而且这么大的三叶虫化石还是非常少见的。张开均教授介绍说,三叶虫的化石广泛存在于寒武纪时期的岩石中,成虫一般长3~10cm,宽1~3cm,目前已知最大的长达70cm,小型的长仅数毫米。经现场测量,此次在国科大发现的三叶虫化石长约25cm,宽约11cm。“个头大,保存好,实属难得。”张开均感叹道。


瞧瞧,这么大的完整保存可是难得呐


三叶虫是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之一,有人把寒武纪称为“三叶虫时代”。不过,在距今2.4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叶虫就全部灭绝了。三叶虫体形扁宽,背面正中突起,两侧较扁平,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此得名。头鞍是区别属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演化迅速,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种,故成为对古生代地层特别是对寒武纪各期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标准化石。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三叶虫化石一直吸引着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并对这个拥有上千个属的庞大化石类群的系统演化、分类和灭绝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在古生代地层、古地理和动物分布的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


杨天鹏老师讲述发现化石过程


那么,这么大的三叶虫化石怎么就成了国科大校园的垫脚石呢?就这个问题,记者团采访了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国梁。李老师说,这块石材原本并不在国科大校园内,是学校进行景观建设时从供应商那里统一购入的,这种轻度变质的泥岩,经常被用于园林景观建设。起初,化石的轮廓并不明显,而且周围一直在施工,鲜有足迹,所以一直没人发现。最近,由于施工搬运及踩踏等原因,导致表层岩石脱落,这只三叶虫化石才完整地展现出来。


人们将化石移送至地学院保管


最早发现这块化石是学校宣传部杨天鹏老师。在他到这里来散步时,一眼便认出了这只三叶虫。杨老师告诉国科大记者团,他专门上网查了资料,对比发现这只三叶虫的外形已经有一些磨损风化的迹象,他建议快点把这只三叶虫保护起来。


地学院教师在观察三叶虫化石


为了确保化石的完整性,截止到发稿前,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已将该石板运送至地学院一楼大厅(位于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学园四)。“欢迎同学们来参观”,周元泽教授表示,“地学院将对化石做进一步处理、研究,并做成标本,以供教学、观赏之用。”


据地学院古地层专业老师介绍,这块化石的具体产地和时代仍有待确定。据此,国科大记者团又联系了石材供应商。因时间比较久了,他们答应帮助积极查询产地。记者团将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请注意,雁栖湖校区还有化石等你发现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果果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ac.cn



文:王乐 易冰

图:宫泽 王瑞

美编:高塬

校对:高寒飞

责任编辑:韩扬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